本文转自:扬子晚报

每做一次CT,患癌风险增加43%?

医生释疑:抛开剂量谈损伤不靠谱!正常医学检查不会产生附加伤害

“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%!”近日记者注意到,这一话题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。做CT究竟会不会给人体带来患癌风险?市民在进行CT检查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啥?南京市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(核医学科)副主任(汤山院区)张国庆主任医师认为,医生按照诊疗规程建议患者做的正常的医学检查,产生的辐射是安全的,不会对人体产生附加伤害,患者不必为此担心。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

危害主要来自于X线产生的电离辐射

记者了解发现,这一备受网友们关注的说法源于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《Nature Medicine(自然医学)》上的一篇论文。文中写到,收集超94万人的数据显示,CT检查的辐射剂量累积与血液恶性肿瘤风险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。特别指出,当辐射剂量≥10mGy时,就能观察到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有所升高;每增加一次CT检测,患者血液肿瘤整体患病风险会升高43%。

采访张国庆主任时,他首先向记者介绍了CT成像的过程。“通俗地说,如果X光片就是把人压扁了看,超声就像挑西瓜前敲一敲,核磁共振是摇一摇再看。而CT,则是把人‘切成’一片一片仔细看。”具体而言,这个“切片”的厚度可以根据诊断需求选择,目前CT的最小层厚小于1mm,可以清晰显示微小病灶。

专家介绍,CT成像过程非常复杂。当X线发生器发出射线,射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后会产生不同的信号,探测器接收信号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图像。

对于第一次来看病的患者,医生不知道病情是什么样的,可能会先做一个普通CT检查。如果普通CT看到病变并且能够明确诊断,那就不需要增强CT了。

但如果普通CT看得不是很清楚或者不够肯定,就还有需要做增强CT的可能。增强CT能获得比平扫更多的信息,有利于明确诊断。“所谓增强CT,是指打了碘对比剂之后血管的密度明显增高,变‘亮’了,就可以确定平扫发现的病变是血管病变还是非血管组织,病灶内是否有血管成分,以及病灶的血液供给情况。总而言之,增强扫描能获得比平扫更多的信息,有利于明确诊断。

那么CT的辐射究竟对人体有没有伤害,伤害多大呢?

张国庆介绍,CT的危害主要来源于X线产生的电离辐射。电离辐射可破坏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,损伤细胞,从而损伤人体。根据国家发布的《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》,记者了解到,以常见的几个部位为例,头部CT检查的平均辐射剂量为2mSv、胸部6mSv、腹部8mSv,腰椎6mSv。而我国放射防护标准中规定,一般情况下一年内不超过50mSv,若每年都接触辐射,连续5年、每年平均不超过20mSv。也就是说,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控制在安全数值内就是安全的。从动物实验来看,只有长时间、大剂量的照射,才会出现癌变、发生骨髓抑制。

医学检查总辐射量控制在安全数值,不必担心!

张国庆直言,目前医源性辐射剂量控制已经受到高度重视,随着技术的进步,国内外的CT机生产商都采用了大量降低辐射剂量的新技术,尤其是AI智能剂量技术的应用,可以根据每个受检查者的年龄、体重、检查部位、脂肪含量等诸多因素,自动匹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最小辐射剂量,使患者接受的实际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控制标准。因此,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控制在安全数值内,不过度检查,就是安全的。医生按照诊疗规程建议患者做的正常的医学检查,产生的辐射是安全的,不会对人体产生附加伤害,患者不必为此担心。

张国庆提醒,增强扫描注射的碘对比剂极少部分人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。因此在检查前应仔细阅读碘对比剂增强同意书,在增强CT前后多喝水,碘对比剂会随着尿排出去,一般24小时就会完全排空。

其实,除了医学影像检查会产生电离辐射外,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受到辐射: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.1mSv;每天吸20支烟每年0.5-2mSv;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<0.01mSv;每个人每年所接受到的天然背景(本底)辐射剂量为2mSv左右。